目前分類:增強抵抗力 (9)
- Oct 31 Mon 2016 14:33
營養教育期刊第28期之1
- Oct 07 Tue 2014 09:15
孩子的十大健腦食物
- Oct 07 Tue 2014 09:13
營養保健
- May 09 Fri 2014 08:10
營養新知:腸病毒
- Oct 30 Wed 2013 11:46
不浪費食物節碳過生活
不浪費食物節碳過生活
行政院環保署曾在「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中,提出「節能減碳10大無悔措施」,其中,便以「低碳飲食」的概念,鼓勵民眾多多選用在地、當季蔬果食材,並降低肉類攝取量,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到底什麼才是「低碳飲食」?低碳飲食就是許多人「吃全素」的觀念嗎?這之間的差距,恐怕因不同人的解釋而有所差異。
什麼是低碳飲食?
根據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的資料顯示,對低碳飲食的定義來自2008年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提出對於氣候變化所應該改變的飲食方式包括:選擇當地、新鮮、當季的食物;選擇天然少加工的食物,如減少吃肉、乳製品;多吃粗糧、蔬果;及不要浪費食物。報導中指出,食物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遠大於食物最後被運送至各賣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
舉例來說,以加工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無論從種植或牧養、運輸、製造、加工、販售、使用及廢棄等階段,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元凶,當然就不屬於所謂的「低碳飲食」。
其實,在環保署的減碳方案中,目的是希望藉此提醒國人要「多吃蔬食少吃肉」,旨在於推廣「吃得健康」、「吃得均衡」以及「低碳飲食」。其中「低碳飲食」就是要選擇在地、當季及對於環境友善的食材,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簡單來說,就是在食物的生命週期裡,盡量選擇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的食物種類。
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林伶蓉認為,所謂的低碳飲食,不應該局限於完全以吃素的形式過日子,因為在許多素食主義者的食物中,有許多蛋白質的來源,都是以加工食品為主,但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所排放的碳含量卻可能是一般新鮮食物的數十倍,因此,她認為,即使是素食者,也必須挑對食物、選擇正確的飲食觀念,才是真正的減碳飲食法。
發揮食物里程概念
在《低碳生活的24堂課》中,勵行低碳生活的作者張楊乾就曾指出:「全球若能把食用反芻類動物的肉量,降低到每人每天50公克,將對減緩暖化有莫大的助益。」少吃肉的觀點,是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調查而來。據指出,包含肉牛業在內的所有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大約是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也因此,如果要藉由飲食來降低暖化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少食用反芻類動物如紅肉,確實是低碳飲食的第一步。
不過,低碳飲食並非要求完全不吃肉,畢竟肉品中的蛋白質,也是人體所需的6大營養素之一。林伶蓉指出,可以先選擇海鮮類肉品當作蛋白質來源,或者經由「正確的選擇肉品及烹煮的方式」,來表達低碳飲食的決心,例如,可使用燜燒鍋、壓力鍋及氣爆鍋等不用靠吃電的電器來烹煮食物,一來能保持食物的原味及營養,也可降低排碳量;或者在肉品選擇上,盡量選擇以人道方式豢養的肉品,如不吃飼料雞,替換成放養的土雞等。
此外,多關注並計算「食物里程」也是低碳飲食的另一項重點。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營養師張斯蘭指出,低碳飲食與由倫敦城市大學食物政策科教授Tim Lang所提出的「食物里程」概念相近。「食物里程」指的就是一樣食物從產地到食用者餐桌的距離,通常只要食物里程愈近,碳排放量就愈少。不過,有些即使是本地食物,也可能因為耕種的關係,如以溫室栽種或施以肥料的方式,而令其碳排放量比進口食物還要高。
從食物里程的觀念來選擇低碳食物,就是多吃在地食材、當季食材。張斯蘭說, 在地食材不僅新鮮,營養素也不會因為保存、運送過程而受到破壞,對身體健康來說,有著相當的好處。至於當季食材,除了價錢自然相對便宜外,也會少放許多農藥或化學藥劑。且從大自然運行的道理下來看,對健康也有正向的幫助。例如,冬季盛產的柑橘類,因為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可預防冬季時的傷風感冒;至於在夏季盛產的蔬果,通常屬於水分含量多的種類,更能補充人體在炎熱太陽下所流失的水分。
謹守5原則,減碳好簡單
低碳飲食最大的好處為,現產及在地的蔬果能保留較多的新鮮度及營養素,對身體來說是最好的營養來源。綜合兩位營養師的看法,低碳飲食的真正意義,就在於「選擇在地、當季食材、不浪費、用最簡單的烹調方式調理食物、不選擇加工食品、減少吃肉等」。
選擇當地食材,縮短食物里程距離
當地生產的食材因生產效率高且氣候適宜,能相對減少種植或飼養時所需的能源與水分,同時省卻運輸過程所耗費的燃料等。選擇時盡量選擇當地盛產的蔬果,對於都市化的城市來說,則可以國內生產的農產品為主,以符合低碳飲食的宗旨。
只吃當季食材,不違反大自然原則
根據日本一項研究發現,採用當季與非當季食材,兩者的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碳含量相差將近10倍,選擇當季食材就能避免種植時農藥、肥料使用過度,並降低儲存所需的能源消耗。張斯蘭提及,對於食材的選擇,可以挑選市場中量最多且較平價的食材為主,最好是幾乎每個攤位都有販售的蔬果種類。
不浪費食物,珍惜地球資源
林伶蓉則提醒,採購食物時,先計算出適當的人數及飲食份量,且不過度儲存食物,同時選擇可食用度較高的食材,省卻食材外殼、梗、皮、骨捨棄不用的浪費,更不要浪費食材及食物。
烹調盡量簡單,健康節能又環保
由於電力是經由複雜的能源轉換所取得,且需經過長程的運送,林伶蓉建議,烹調上的選擇以燜燒鍋、氣爆鍋等最省能,使用瓦斯烹煮也比使用需要插電的電器加熱來得更有效率、更低碳。此外,鹽、糖、味精等調味料也屬加工食品,盡量選擇辛香用料如蔥薑蒜等調味,健康又環保。
不吃加工食品,少吃肉品
在衛生署推動的每日飲食指南中,掌握少用加工食品、少吃紅肉、多選擇植物性蛋白質等原則,並選購不過度包裝的食物等。
本文章引自長春月刊長春小編http://blog.ttv.com.tw/blogv2/ellen/post/2012/11/07/post_220.aspx
- Oct 25 Fri 2013 16:21
不要停!!鈣質補充很重要!
我們的身體與鈣質關係密切的2個議題—牙齒和骨骼,牙齒與骨骼的健康很重要,因為當恆齒發生齲齒,或成年期骨質密度不足,都是無法復原的損害(成人的骨質密度已無法增加,日常飲食補充鈣質只能減緩骨質流失而已)。所以在孩子成長發育時期,建議每日補充乳品來維持良好的骨質與牙質。
根據中央研究院所做調查(國小學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國小學童牛奶的攝取每天少於1份者是的齲齒人數為每天3份及3份以上者的3.28 倍。另一調查中,以可攜式定量超音波骨密度儀器(CUBA Clinical, McCue)檢測受訪學童的腳跟骨,結果也顯示我國小學生骨質值隨年齡層而降低的趨勢十分值得注意。
良好的鈣質補充方式:若孩子體質並無「乳糖不耐症(註一)」或對牛奶過敏的狀況,鈣質最好的來源還是首推鮮奶或保久乳,養成每日早晚飲用牛奶是很好的鈣質補充方式。以加工的程度而言鮮乳是以快速的商業殺菌法去除病原菌,保久乳則是採高溫完全滅菌密封保存,不需添加任何防腐劑,市售起士片與和奶油起士(cream chese)多半有添加凝固劑與防腐劑(整塊以菌種製造的乳酪較無此問題),起士中亦含有較高鹽分,因為添加鹽分可以輔助起士的凝固。所以起士宜作為鈣質補充的變化選擇食物。正常狀況下較不建議使用營養補充劑(鈣片、鈣粉),短時間之內吸收高濃度的鈣質,恐怕會導致腎臟負擔,並造成身體器官的危害(鈣質沉積)。
註一:多數乳糖不耐症為後天飲食造成,因飲食缺乏牛奶以致於體內用來代謝乳醣的酵素量少或消失。症狀為每次飲用牛奶後產生腹痛、不斷排氣、甚至腹瀉。可以試著喝以2~3倍水稀釋的牛奶來活化與增加體內酵素量,濃度漸進增加,直到可飲用正常濃度牛奶。
食物類別
|
每100g
|
一般食用量(每次約)g
|
一般食用量
可提供鈣質
|
||
熱量kcal
|
鈉含量mg
|
鈣含量mg
|
|||
牛奶(全脂鮮奶)
|
60
|
49
|
150
|
200
|
300
|
乳酪
|
298
|
1845
|
574
|
30
|
554
|
優酪乳
|
74
|
26
|
63
|
200
|
126
|
小魚乾
|
335
|
1753
|
2213
|
10
|
221
|
蝦皮
|
157
|
4273
|
1381
|
5
|
69
|
蝦米
|
248
|
3186
|
1075
|
5
|
53
|
牡蠣(蚵)
|
83
|
103
|
149
|
50
|
75
|
海帶
|
16
|
606
|
87
|
100
|
87
|
牛蒡
|
98
|
6
|
46
|
100
|
46
|
綠豆芽
|
33
|
34
|
147
|
100
|
147
|
莧菜
|
18
|
25
|
156
|
100
|
156
|
油菜
|
14
|
59
|
105
|
100
|
105
|
小白菜
|
22
|
54
|
77
|
100
|
77
|
- Oct 08 Tue 2013 19:02
孩子嘴破怎麼吃?
孩子嘴破怎麼吃?巧吃西瓜奇異果
媽媽碰到幼兒嘴巴附近有破洞,先不必太緊張,不妨帶寶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釐清是屬於創傷、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等原因引起,一旦確診,除了用藥治療,由於嘴破不舒服,可能會哭鬧,也可以適度給予一些涼性食物包括蔬菜與水果,以緩解不適。
初夏已經來臨,為了消暑,季節性水果又甜又好吃,成為媽媽的最愛,例如荔枝、鳳梨、芒果、榴槤等,讓人愛不釋手,有的媽媽經常給家中幼兒吃這一類上火的水果,原本想讓孩子開胃、增加食慾,結果反而容易導致嘴破,甚至吃太多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上火」。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遇到輕微嘴破的情況,可以食用涼性的食物,對於降火氣很有幫助,首先要選擇含水量高、富含鉀離子,以及排毒清火的蔬果食物,尤其要多補充水份。
【嘴破適合吃的蔬果】
1.含水量高的蔬果:可以選擇食用含水量高且屬於涼性的瓜果,屬於瓜類的水果包括:西瓜、哈密瓜、小黃瓜、大黃瓜等。西瓜含量高達到85%~90%,至於小黃瓜含水量也可以達到90%,甚至有「保濕聖品」之稱,以上蔬果可以打成蔬果汁,或煮成泥狀,讓幼兒食用。以西瓜汁來說,建議1歲以下寶寶控制在3至5湯匙即可;1歲以上可以吃2至3片西瓜,也可以加蘋果打成汁,口感比較好。
2.富含鉀離子的水果:體內火氣大時,吃富含鉀離子的水果如番茄、梨子、草莓、檸檬、柳丁、奇異果等,可以幫助鈉離子排出,同時達到解渴的效果。可以個別打成果汁飲用,也可以混合蘋果打成果汁食用,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1歲以內如4個月可以食用副食品的寶寶,喝果汁以50cc為限,再大一點如1歲寶寶則可以喝約250cc左右。1歲以上再適度增加飲用量,但是也不宜過多。
3.排毒清火的蔬果:具有清熱解毒效果的食物包括綠豆、薏仁、蓮子、白木耳,還有苦瓜、豆腐等。不妨煮成綠豆薏仁湯、銀耳雪梨湯(白木耳水梨湯),以及打成苦瓜蘋果汁,或是做成涼拌豆腐等,都能達到排毒降火效果。
【營養師小叮嚀】: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最有效避免嘴巴破的方式,除了多吃適合的蔬果,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記得要多喝水,並注意口腔衛生,以及少吃辣或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還有保持規律生活。
資料來源:
- Oct 08 Tue 2013 18:56
孩子亂吃?來學十大FUN飯技巧
孩子亂吃?來學十大FUN飯技巧
暑假已經過了一半,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的腰圍變粗了,兒童飲食問題一直是家長需要關心的問題。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家長在孩童飲食教育所面臨的三大挑戰,分別是:小朋友用餐不專心、好吃零食,以及偏挑食。
一項由雀巢與董氏基金會聯手發起「健康兒童全球計畫」的3年計畫,自2010年開始深入全台11所小學,鼓勵孩子「健康吃,快樂動」,並以「多喝牛奶」、「五穀蔬果多多益善」及「每天吃早餐」三項主題,結合互動的趣味活動,展開均衡飲食的宣導,共計影響近5,000名學童,引起大眾對於孩童營養均衡的重視。
46%的家庭 未供應五穀雜糧類飲食
而針對學童及家長進行的「兒童生活及飲食」問卷調查發現,有46%的家庭沒有供應五穀雜糧類飲食;而計畫實施前有79%的家庭有固定存放零食和飲料的狀況,在3年計畫之後仍有47.8%的家長習慣依舊。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雖然在校園落實的部分推行的相當成功,但部分學生回到家庭後,因為家長無法配合準備健康的飲食。
為了持續推動關注兒童營養健康的「健康兒童全球計畫」推出兩年升級延伸計畫,並於暑期特別推出由家長與孩童共同參與的「食全食美養成班」親子暑期營,希望幫助孩童養成正確飲食習慣。
董氏基金會特別於課程中傳授家長「十大FUN飯技巧」,運用親子共餐互動,有效地幫助小孩克服平常不敢吃的食材,進而達成營養攝取均衡的目的。另外也提出拒絕不健康食物的「四不原則」,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同時向不健康食物說NO!藝人季芹則分享在孩子飲食教育上的親身經歷與訣竅,同時與可愛的女兒樂樂現場示範「打敗挑食」的簡單創意料理。
【十大「FUN」飯技巧】:
一、一起吃最好吃:讓「在家吃飯」成家庭共識,從小養成孩子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美食親情兼具的餐桌,是最幸福的好滋味!
二、多看多聽多試:帶孩子熟悉各類食物的顏色、形狀,解說營養素對健康的好處,鼓勵孩子試吃、常吃,用愉悅的表情吃給孩子看,讓孩子有樣學樣慢慢愛上食物。
三、好看更好吃:對孩子而言「外觀」勝於「口味」,悅目餐點會讓孩子愛不釋口,可用模型做車子造型飯糰,再裝飾鮮豔蔬果,飯量少的孩子,還會因一餐可吃完兩、三輛「車子」感到成就非凡!
四、好心情好胃口:別在餐桌上訓話讓吃飯變成壓力,改聊聊趣事,心情開朗食物會變好吃,更增加親子互動;孩子生病時別試新食物,容易與不舒服的感覺劃上等號。
五、食物變身秀:變化烹調方式保持食物新鮮感,訓練孩子的多元口味;將較不討喜的食物如青椒、洋蔥等切碎,或混搭其他食物,可以轉移注意力,提高接受度。
六、想像力量大:吃飯像遊戲有趣,孩子對食物會更熱情!天馬行空編故事,用劇情引導孩子嚐試食物,如請小白兔來家裡吃紅蘿蔔;玩出好食慾,還能啟發創造力。
七、參與改變一切:帶孩子上市場、進廚房,一起洗菜、包水餃,孩子熟悉後會對食物感興趣,更喜歡吃自己做的菜,並懂得珍惜、重視食物。
八、明訂遊戲規則:零食孩子都喜歡,只要「量」和「頻率」適當,偶爾吃也無妨,但記得明定規則,如多久可以吃一次,且吃完正餐才能吃;別把零食當獎勵,連結錯誤的正面印象。
九、多鼓勵不強迫: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健康食物,搭配一兩樣新食物,鼓勵孩子嚐試,自己決定吃多少、剩多少;偶爾胃口缺缺別緊張,一兩樣不吃也沒關係,重點是攝取均衡營養,不一定要把盤子清光。
十、健康吃快樂動:先玩再吃,食物會變好吃,活動消耗熱能也容易飢餓促進食慾;可以玩耍、騎車或做伸展操,出汗後喝白開水也有益新陳代謝。
【四不原則】:
1.家中不放零食及不健康的食物。
2.不主動提供,勿當作獎賞。
3.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
4.不用「禁止」、「不准」等負面字眼,但要節制頻率和量。
資料來源:
- Oct 08 Tue 2013 18:43
幫免疫力加分!5類超強食物
明明沒有做什麼事情,可是就是覺得一個月可以小感冒好幾次,或是稍微著涼就生病了,身體的免疫力似乎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感冒生病了也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復原。其實,這可能是身體免疫系統不夠有力的關係,生活中可見許多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平日多補充,能改善身體免疫力。
1生薑、辣椒、大蒜
辛香料大多都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像辣椒中的辣椒素,會使人體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而腦內啡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生薑所含有的姜酮醇有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功效,因此在快感冒時煮薑湯來喝,就能祛寒、避免感冒。
另外,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同時也會增加體內防禦細胞的活性,不論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顆大蒜,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甚至抗癌的效果。
2蕈類食物
蕈類的多醣體可促進身體的抗病菌細胞增生,因此能達到消滅腫瘤的功用,金針菇含有的特殊蛋白,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能幫助抑制過敏反應的細胞激素,因此對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症都有預防能力。
3優酪乳、優格
優酪乳主要功能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而過去研究也發現優格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增加身體免疫力。每天只要喝3盎司(約180毫升)的優酪乳,就可能預防感冒及腹瀉。也可以選擇在早上空腹喝1瓶優酪乳,能刺激腸子蠕動使排便順暢。
4地瓜、地瓜葉
地瓜中的穀胱甘肽因為有抗氧化效果而能提升免疫力,含有的黏蛋白,還可保護心血管避免動脈硬化,並能抗老、防便秘。而地瓜葉也是營養價值高的蔬菜,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鮮綠地瓜葉,就能滿足1個人1天的維生素A、C、E及鐵的需求。
5綠茶
綠茶所含有的兒茶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且也有殺菌、抗癌的效果,對於抑制腸胃道中害菌增長,具有提升免疫力的效果,除了直接飲用,也可以將綠茶粉灑在食物上,或是加入其他食物中食用。
參考資料:
http://tw.campaign.yahoo.com/news/health-issue30-food2-3-09095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