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愛吃鮮豔糖果 人工色素多易過動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2013年9月4日 21:00                                 

糖果的甜蜜誘惑,總讓小朋友們招架不住,但吃太多除了熱量過高,還可能令孩童出現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據英國研究發現,食品中的添加物如防腐劑(苯甲酸鹽)或是人工色素,都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而在台灣這些添加物於零食、含糖飲料、糖果、冰品、果汁中相當常見!

研究:食品添加物導致孩童過動

據2007年11月的知名期刊《刺胳針》(Lancet)中英國學者馬肯(McCann D)教授研究指出,食品中的添加物如防腐劑(苯甲酸鹽)或是人工色素,都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研究中計有153位的3歲孩童、144位8~9歲的孩童參與,研究設計為雙盲性、有安慰劑、交叉的臨床試驗。首先準備3種飲料,包括安慰劑、含有防腐劑(苯甲酸鹽)及其他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與含有防腐劑(苯甲酸鹽)及另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分組提供給孩童飲用。

飲料在外觀、味道上均無法分辨異狀,受試者平均喝掉85%,飲用後由學者、孩童的老師、父母及8~9歲的孩童朋友,分別使用過動量表(global hyperactivity aggregate,GHK)加以評分,最後使用電腦分析結果。

研究發現,不管是3歲或8~9歲的孩童,防腐劑(苯甲酸鹽)及人工色素都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馬肯教授進一步指出,實驗的人工色素包括黃色4號、5號及紅色6號、40號。

專家:包裝應加註警語

對於食品添加物對孩童造成的危害,立委楊瓊瓔會同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等專家,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在食品包裝上明確標示警語,讓民眾將這些零食、含糖飲料、糖果、冰品、果汁吃下肚前,知道可能帶來的危害。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政府可參考歐盟做法,在食品包裝明確標示可能對兒童造成的影響,讓家長可自行研判人工添加物的利弊,另外,政府應帶頭制定「危險代號」,將專有名詞整合成代碼,於網路上註明食用該添加物代碼後會帶來的影響,供民眾查詢。

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市面上食品添加物一定經過審慎評估,至於標示警語的建議,未來只要有明確危害事證,政府即可要求廠商加註警語。

資料來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6/15397

amanda1129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健康,請別過量吃糖、喝糖

被查出來含糖量高達74.5克、約15顆方糖的清玉業者,就用糖度計測養樂多的甜度17.4、林鳳營鮮奶和新鮮芒果都是14、香蕉19、櫻桃20、葡萄15.4,推論清玉的甜度是可接受的。

站在維護健康、正確認識糖的攝取與知識上,這種推論錯在哪裡?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以去皮小玉西瓜每100公克含糖量8.63公克,要吃到863公克(74.5÷8.63×100=863,也就是大約1.5台斤的西瓜,才能吃到74.5公克含糖量這麼多的糖分。

問題是,一般人不可能一次吃下那麼大量的西瓜。並且,在提供相同的糖量狀況下,吃西瓜可以提供很多其他有益人體的營養素,但蔗糖呢?只有「糖」而已。

也就是說,含糖飲料中的含糖量,與天然水果中的含糖量不能拿來直接比。就算兩者含的糖量一樣,新鮮水果卻能提供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纖維。

而拿蔗糖的甜度與鮮奶中的「乳糖」甜度相比,更是「不倫不類!」趙強直指。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所教授呂廷彰則補充說明,糖度計是使用不同蔗糖濃度的比重(或折射率)所建立的標準,來比較、量測糖漿或果汁的糖量的重量百分比,因此在檢驗的糖飲料中,測得的數據可稱為「糖度」,但如果用在其他溶液,如鮮奶,只能代表鮮奶中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比,一般全脂鮮奶中約含8%的非乳脂固形物(蛋白質與醣類),及3.5%的乳脂。也就是說,讀測出來的數字只代表牛奶裡面溶解了很多東西而已,不能跟蔗糖飲料的含糖量混為一談。

《康健》發表調查報告之後,出席記者會的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便在臉書上發表感想,「(媒體)一直要我比較『蔗糖』不好?還是『高果糖糖漿55』不好?這不是我看到的重點。重點是,這次調查發現,不論哪一家茶舖,無論放哪種糖,對很多不運動的人而言,糖的含量都超標很多,一天一杯大杯的全糖『翡翠檸檬』或『檸檬綠茶』,遠遠超過一天糖類的建議攝取量了。」

吳映蓉無奈地笑說,她相信有些商家出發點應該是好的,認為用天然檸檬代替香精,用蔗糖代替高果糖糖漿,但是忘記了,要讓檸檬汁好喝,一定要放入大量的糖,又每次都必須買一大杯,無形中超量。

其實,不管是不是天然糖,從營養學角度來看,精緻糖就是空熱量,營養密度極低,吳映蓉強調,不管放哪種糖,吃多了都不好,容易造成痛風、肥胖、肝受損!呼籲大家一起減糖!

她自己也常去茶舖買茶飲,但一定點無糖茶。呼籲大家也多選購低甜度的飲品,畢竟一天當中還有機會碰到其它的添加糖的來源,例如餅乾、蛋糕、三餐料理內都含糖,烘焙品需糖才發得起來,做菜有時需要糖來調味,全體加總,每日不要超過糖建議攝取量45克。

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長黃青真特別提醒BMI超過24,或腰圍超過80(女)/90(男)的人應嚴格控管含糖飲料/高脂高糖食物,為了健康,不能攝入過多的熱量了。

切記,不管放哪種糖,不管糖放在哪種食物中,吃多了、過量了就不好。

值得欣慰的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已去函各學校,規定「教師不得以各類含糖飲料獎勵學生」。

期許廠商能誠實標示添加糖的糖量與種類

吳映蓉認為,以真正新鮮水果取代香精的作法是值得嘉許的,但也期許商家能進一步把一杯的份量減少、糖量減低,並改放真正的黑糖或蜂蜜(但要小心別買到假蜂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不是只提供甜味和熱量。政府未來應規定廠商要標示放的糖量、誠實標示添加糖的種類。

(*編按:真蜂蜜、假蜂蜜,破除3大迷思!如何買到純正蜂蜜?

政府、業者、消費者三方都要努力,讓我們的飲食環境更安心、健康!

◎ 究竟誰的糖最多?

 

比較一罐養樂多、一杯鮮奶、一份水果、一杯翡翠檸檬

 

 

 

 

 

 

 

 

 

 

 

參考資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879&page=3

 

amanda1129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沒有做什麼事情,可是就是覺得一個月可以小感冒好幾次,或是稍微著涼就生病了,身體的免疫力似乎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感冒生病了也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復原。其實,這可能是身體免疫系統不夠有力的關係,生活中可見許多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平日多補充,能改善身體免疫力。

1生薑、辣椒、大蒜

 

辛香料大多都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像辣椒中的辣椒素,會使人體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而腦內啡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生薑所含有的姜酮醇有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功效,因此在快感冒時煮薑湯來喝,就能祛寒、避免感冒。

另外,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同時也會增加體內防禦細胞的活性,不論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顆大蒜,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甚至抗癌的效果。

2蕈類食物

 

蕈類的多醣體可促進身體的抗病菌細胞增生,因此能達到消滅腫瘤的功用,金針菇含有的特殊蛋白,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能幫助抑制過敏反應的細胞激素,因此對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症都有預防能力。

 

3優酪乳、優格

 

優酪乳主要功能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而過去研究也發現優格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增加身體免疫力。每天只要喝3盎司(約180毫升)的優酪乳,就可能預防感冒及腹瀉。也可以選擇在早上空腹喝1瓶優酪乳,能刺激腸子蠕動使排便順暢。

 

4地瓜、地瓜葉

 

地瓜中的穀胱甘肽因為有抗氧化效果而能提升免疫力,含有的黏蛋白,還可保護心血管避免動脈硬化,並能抗老、防便秘。而地瓜葉也是營養價值高的蔬菜,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鮮綠地瓜葉,就能滿足1個人1天的維生素A、C、E及鐵的需求。

 

5綠茶

 

綠茶所含有的兒茶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且也有殺菌、抗癌的效果,對於抑制腸胃道中害菌增長,具有提升免疫力的效果,除了直接飲用,也可以將綠茶粉灑在食物上,或是加入其他食物中食用。

 

參考資料:

http://tw.campaign.yahoo.com/news/health-issue30-food2-3-090957527.html

amanda1129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醫療網報導   2012/05/11
失去視力是件悲慘的事,但視力是可以保護的,而且是你自己的事,沒人可逼你。只要每天1分鐘,可以幫你即便八、九十歲,還可以用機智的話語、迷人的眼睛凝視對方。
 
1.吃葉黃素、魚油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從口袋拿出藥盒,他每天早餐都吃葉黃素,三餐都吃魚油。因為研究已經證明,葉黃素與魚油是兩個唯一可進入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
 
不過,除了吃保健食品,從食物中攝取葉黃素並不困難。
 
台大農化系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最愛吃菠菜炒玉米再灑幾顆枸杞,不僅顏色漂亮,可以吃到葉黃素、玉米黃素。
 
而傳統的枸杞已經被現代醫學證實,含有大量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足以保護眼睛。
 
一杯含大量綠、黃色蔬菜的精力湯,也是補充葉黃素好選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曾經考慮試賣精力湯,營養師們試喝不同口味的精力湯,出乎意料地,幾天下來大夥突然發現自己變得眼聰目明。
 
至於補充魚油,《超完美Omega飲食》的作者、前美國白宮營養顧問西莫波羅絲(Artemis P. Simopoulos)建議,一週至少吃兩次高脂魚,包括鮭魚、鮪魚、鯖魚、秋刀魚等。
 
2.加強眼周血液循環
 
台灣人眼睛太累了,護眼商品紛紛出籠,市面上出現可散發熱氣或冰涼感的護眼貼。
 
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馨儀認為,熱敷促進眼周血液循環,可以幫助眼睛放鬆休息。但如果眼睛出現浮腫、乾癢、疲勞等症狀,可以改為先冷敷緩解症狀後,再熱敷。
 
不過她更推薦用自己的毛巾熱敷,因為毛巾有濕氣,更可保持眼部濕潤,用自己的毛巾,又更環保。上班族中午休息時間就可以熱敷,晚上回家再敷一次。
 
3.戴上太陽眼鏡
 
眼科醫師張朝凱戴著眼鏡,很多人誤以為他幫病人開近視雷射手術,自己卻沒用這技術。殊不知他在美國學習雷射時,就已經動了眼睛雷射手術,眼鏡是變色眼鏡,為了躲太陽。
 
夏日陽光赤炎炎,具防UV的太陽眼鏡不可少,但陰天外出也要戴太陽眼鏡。
 
眼睛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會引起水晶體中的水分及蛋白質變異,而且只要微量的紫外線也足以傷害眼睛。眼鏡要愈大愈好,像個怕被人認出的大明星,鏡片則是灰色、棕色濾掉光線的效果佳。藍色、紅色、粉紅色的鏡片則不建議。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62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375】

參考資料:

http://healthnews.com.tw/readplay.php?id=3602

amanda1129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出好胃來

哪些食物比健胃整腸藥更好?


文.朱芷君

2004/02 康健雜誌 63期


腸胃疾病可說是病從口入,因此難以迅速甩開,復發的機會也很高,「人不可能一天不吃,」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吳明賢表示,不少人習慣忍耐,等到症狀嚴重才求診,反而把小病忍成大病。

腸胃失調引起的問題,可分為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型潰瘍、逆流性食道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下消化道疾病則包括大腸激躁症、便秘、腹瀉等。有些症狀相當類似,例如腹痛、脹氣、胃灼熱(俗稱火燒心)、噁心想吐……,最好請醫師診斷,確定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某些藥物也可能引起潰瘍,例如消炎止痛藥、鈣片、治療骨質疏鬆藥物等,愛吃成藥、偏方的人更要當心。

無論病因如何,改善生活作息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是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節制、均衡、多樣」是吳明賢常提供給病人飲食的六字箴言。而除了挑選適當的食物外,還應注意:

◆細嚼慢嚥:吃得太快,食物咀嚼不夠,會使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消化不良。

◆定時定量:不少人忙起來,不是省略,就是集中在某一餐吃,甚至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

◆早餐不可省:睡醒後,處於十幾個小時的空腹狀態,如果不進食,夜間分泌的胃液缺乏食物中和,易導致腸胃不適。

◆用餐時避免喝下過多湯汁水分:水分會沖淡消化液,尤其冰水更會影響胃液分泌。

◆保持愉快心情:壓力、焦慮會讓胃酸分泌過多,是胃黏膜防禦機制衰弱的主因之一。用餐時刻更需要放鬆,專心吃,避免邊吃邊開會,或邊吃邊讀書。

◆睡前避免進食:宵夜會增加胃的負擔,還可能使某些症狀惡化,儘量不要在睡前3小時內吃東西。

◆餐後適當休息:飯後避免立刻工作或激烈運動,但也不要馬上躺下來,趴睡或癱在沙發上看電視。

◆節制菸酒:含酒精飲料會降低胃黏膜抵抗力,引發胃炎,如果非喝不可,也要避免在空腹時喝。吸菸則會刺激胃酸分泌,甚至影響潰瘍痊癒。

◆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有助於消解壓力,緩和情緒,降低腸胃疾病復發的機會。

宜攝取的食物:

五穀類,不加糖奶類及奶製品,豆漿、豆腐,蛋,魚,嫩而無筋的瘦肉、肝臟。

胃不舒服,怎麼吃?
1.消化性潰瘍

腸胃道內壁黏膜組織受損,較常發生在胃及十二指腸。上腹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較多發生在空腹時,病人易在夜裡痛醒,進食或服用胃藥後,疼痛即能緩解;胃潰瘍疼痛常出現在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進食反而易誘發疼痛。嚴重時,會出現出血、穿孔、阻塞等併發症。
飲食建議:宜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包括酒、咖啡、濃茶、辛辣調味品,減少太甜、太酸及高油高脂的食物。過去認為牛奶可以保護胃黏膜,近來卻發現高鈣會刺激胃酸分泌,又易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不鼓勵多喝。

急性潰瘍發作時,宜以營養豐富、渣滓少、易咀嚼消化的食物為主,例如嫩而去莖梗的葉菜類,去皮去籽的水果,肉類以嫩而無筋的瘦肉為主。

纖維曾被視為潰瘍飲食的禁忌,不少患者因而蔬果攝取不足,但近來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纖維素能保護胃部免於發生潰瘍,蔬果中的維生素A、C有助於保護黏膜和癒合傷口,不應過度限制,才能維持營養均衡。

2.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症)

無法找到器官構造上的異常或明確病灶,症狀則和潰瘍型相似。除了個人體質,也和食物、壓力、情緒有關,可能在緩解一段時間後復發,因此生活習慣的調整相當重要。

飲食建議:避免油膩、刺激性食物及過度調味,以清淡為主。減少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番薯、芋頭(因人而異);和會改變胃腸蠕動的食物,如巧克力、糯米、甜食;多吃青菜水果。

3.逆流性食道炎

因胃部內容物逆流回食道,產生發炎、潰瘍。最常見的症狀是胸口灼熱、湧酸感、上腹漲、吞嚥疼痛、嗝氣等。對肥胖的病人,適度減輕體重有助緩解。

飲食建議:宜攝取低脂、高蛋白質、含纖維的食物,避免油膩及菸酒、薄荷、巧克力、咖啡、氣泡飲料和辛辣食物。一次不要吃太多。

4.急性胃炎

因巨大壓力、刺激性食物、藥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原因或合併其他疾病,產生疼痛、噁心嘔吐、飽脹等極度不適。此時應讓胃休息短暫不進食。

飲食建議:症狀較緩解,沒有噁心感時,可從清淡飲食開始,少量多餐,如米湯、稀飯、去皮白土司等,慢慢恢復正常。

應少吃的食物:

甜膩(蛋糕、餅乾),高脂(油炸物、漢堡、薯條),

粗纖維多的蔬菜(竹筍、芹菜)含皮、籽、纖維多或過甜、過酸的水果(番石榴、鳳梨、檸檬、龍眼、香蕉)。

宜攝取的食物: 嫩葉蔬菜(菠菜),

嫩瓜類(冬瓜、大黃瓜、苦瓜),

蘋果、木瓜、楊桃等,蘇打餅乾。

老祖宗如何保養脾胃
中醫理論架構以五行相生相剋為基礎,除了五臟六腑,食物、藥物也和五行結合,對應上顏色、味道、季節,自成一個多元的養生系統。

脾胃屬土,為後天之本,「要消化吸收好才有能量,」台北市慢性病防治院中醫師林朝暉表示,所以補胃健脾要多吃屬土的食物,外觀以黃色居多,味道偏向甘味,例如山藥、麥片、苻苓、薏苡仁,蓮子,五穀雜糧,木瓜都屬於對腸胃好的食物。

參考資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3&id=2906

amanda1129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